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工作动态 盐城党史 盐城方志
当前位置: 首页 > 盐城方志 > 志鉴论坛
关于加快历史地名保护强化地名文化建设的建议
来源: 时间: 2017-04-01 浏览次数: [ ]
  

盐城市委党史办方志处处长  于海根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标签,是城市的名片。人文积淀下来的历史地名,不仅是城市历史文脉,更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更凝聚着当地群众的归属感。老地名是超越时空的,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缩影,折射着城市文化底蕴和气质品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符号系统之一。每个老地名的背后,是传说,是故事,是历史,更是文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速度的推进,许多老街坊、老建筑在大拆大建中自然湮没。如老市区的“居仁里”、“仙人巷”、“亭子巷”、“粥厂巷”、“邱家巷”、“浠沧巷”、“守府街”、“集仙堂”、“米市桥”、“三步两桥”、“浦和街”、“沈家旗杆”、“撒珠巷”等等。众多的老地名只能从地方志、地名录以及城市老人的零碎记忆中留存了。这就给地名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造成当下地名乱相的深层原因:一是政府对地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职能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到位;二是全社会“重利用轻保护 ”,对地名文化保护认识不足;三是城市建设与地名管理体制脱节,地名管理部门难于实行有效的管理。

尊重地名,就是尊重我们的文化历史。地名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各地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地名文化保护不能回避。尤其是历史地名保护刻不容缓。

一、结合地名普查,确定历史地名保护内容。

地名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城改造中老地名在消失,城市扩大后新地名不断涌现。为了让宝贵的地名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全面保护,市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应当综合当前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重要契机,尽可能详尽了解掌握地名资源的存量,摸清地名的历史与现状。理清保护范围,确立保护内容,系统认定分类,为地名文化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编纂《盐城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复活”盐城城市记忆。

地名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加强对历史地名的保护,制定《盐城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已成当务之急。什么是盐城历史地名,我认为主要指具有盐城区域特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地名。具体表现为:1.具有盐城区域地理特征、语言特征、物产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的地名;2.史志典章中有记载、表述的地名;3.能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地名;4.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地名;5.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地名。列入城市历史地名文化保护的地名,均属于重大地名,需经市政府批准向社会公布,一般不得轻易更名。凡是要拆除或者迁移《盐城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的,有关部门应当事先会同地名管理机构制定地名保护方案。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地名文化保护氛围。

为了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地名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地名文化保护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地名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以及社会力量,通过举办展示、论坛、讲话以及网页平台,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盐城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市区老城区内已消亡的老地名原地建设各种指示牌,说明老地名的含义及地名历史沿革以及新地名由来。市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文化部门、城管部门以及媒体单位均应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历史地名保护工作,发挥各自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形成部门合力,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地名文化的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关  闭】
主办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盐城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盐城市世纪大道21号
苏ICP备09024546号